职业教育热潮背后: 产教融合效应能否延续?
七部门“国聘行动”等你来
日前,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开展2023年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促就业“国聘行动”。此次国聘行动将从2022年11月持续至2023年6月。
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和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可以从国聘招聘平台(https://www.iguopin.com)、中智招聘平台(https://www.ciiczhaopin.com/)、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http://www.ncss.cn)、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https://chrm.mohrss.gov.cn)、中国公共招聘网(job.mohrss.gov.cn)、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job.mohrss.gov.cn/202008gx/index.jhtml)、团团微就业等线上平台获取招聘信息。
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日,工信部、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加快能源电子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开展高素质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研究,推进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
《指导意见》提出了三大专项行动,分别侧重发挥太阳能光伏作为新能源生产主力军、新型储能产品作为新能源系统压舱石、关键信息技术作为新能源前进发动机的作用。
2023年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启动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文,明确2023年继续实施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提出设置学生实践引领计划、“双师型”教师创新发展计划、专业研究生科研攻关计划三类项目。
该行动计划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行业人才培养专项,旨在大力培育应用型、实践型、复合型、创新型文化艺术和旅游领域技术技能人才。
未来,想要乘上产教融合东风,企业还需主动融入教育布局,真正做到与高校同频共振。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提升促进行动不断深入,产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也随之不断拓展,各地开始加速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路径,有些已经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在政策持续利好和各地积极推动下,产教融合将不断深化发展,为职业教育赛道带来新机会。
堵点依然存在
虽然目前职业教育办学路子拓宽,多地都在加快产教融合实践,但产教融合之路上还有不少堵点。产教“融而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两张皮”等现象仍然存在,与高质量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从高校角度来看,由于很多老师是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缺乏产业实践经验,高校很难真正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往往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没有建立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等办学水平和教学条件,高校服务产业系统发展能力存在缺陷。
而站在企业角度,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驱动力也存在不足。一个学生的培养周期至少需要3年,而很多企业在经营上一般是1-2年短线考虑。加之实践中高校更热衷于合作大企业或龙头企业,但基于市场竞争压力的考虑,这类企业更关注自身主营业务的发展,不会在长线教育培养上投入大量资源。
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长期分离分立,高校习惯于封闭办学,行业企业也习惯于封闭生产和经营,双方的开放性和社会化程度都不够。
总之,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不是简单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而是调整“教师队伍搭建-教学体系设计-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整套运行逻辑。在首批培养的学生就业之前,产教融合究竟能为企业带来多少人才供给、创造多少商业价值还是未知数。对于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产教融合,不少企业仍然会持谨慎态度。
资源倾斜,前景乐观
随着政策逐步明朗,业内对于产教融合的普遍判断依然乐观。产教融合领域有望迎来一波资本涌入,更重要的是,整个行业有望获得更多优质资源倾斜。
结合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产教融合主要利好四类企业:一是通过自建、并购等方式举办职业院校的民办学历类职业教育企业;二是既为满足自身用人需求,也为补足产业上下游人才短板而举办职业教育的跨界企业;三是为用户提供技术技能提升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企业;四是提供软硬件输出的高校信息化企业。
目前,产教融合主要通过三种模式实现。一是政企合作、校企共建模式。这种模式下,由政府输出资源,企业输出课程、设备及赛事出口,政企合作“搭台”,为校企专业共建夯实基础。二是产品服务模式。由学校支付经费,向企业购买课程、设备,从而支撑学校开设新专业。三是学费分成模式。校企以当地主管部门划定的学费标准为依据,基于课程设备投入、人员投入、专业特点、学历层次、招生规模等要素,综合测算并进行学费分成。
产教融合共建能有效促进校企双方多种资源合作共享,使企业受益。产教融合共建主要是指,依托高校重点学科或者重点实验室背景,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在开展专项科研的同时,成为在校生的教学平台。
未来,借助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和高端智力资源的聚焦优势,企业可以通过和高校合作开展“实训基地共建”“引企入校”“订单班”等形式,吸引高校师生到企业挂职锻炼、实习实践,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等,有效改善企业人才结构,丰富企业人才储备,帮助企业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中小企业同样也可以从产教融合中受益。总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校端培养的人才必须要面向产业实际需求,企业也要积极主动走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与学校共同投入、共同开展专业规划,共同开发建设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实施和实习实训,实现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同频共振。